——成都軍區某山步旅鍛造能打仗打勝仗應急先鋒紀實
  □晏良 許凌康 許建鋒 本報記者 李丹
  初秋時節,峽谷江畔鐵流涌動,成都軍區某山步旅再度兵發千里之外的演兵場,向著高寒山地訓練高地發起衝鋒。
  3年前,該旅首次參加高原陸空聯合演習,就搶下主攻任務,在我軍戰鬥力建設的歷史篇章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  前年秋點兵,該旅晝夜兼程機動上千公里,不但成為部隊快速集結、緊急機動的經典範例,還在演習中刷新成都戰區部隊衝擊距離最遠、海拔最高等多項紀錄……
  連續20年在高海拔地區駐訓演習,成都軍區某山步旅先後高標準完成32次重大軍事行動和演訓活動,創新高寒山地戰法、訓法近百項,填補40多項高原軍事空白……這支鐵血勁旅為何總能在能打仗打勝仗的徵程上領先一步?8月13—16日,記者實地採訪,破解這支威武之師的強軍密碼。
  校正打仗準星,出台系列決策為戰鬥力建設清道
  去年9月,一個消息讓該旅上下群情振奮:旅黨委將組織專項工作組,解決基層戰鬥力建設存在的重難點問題。這是推動單位發展難得的機遇。基層營連迅速行動起來,摸排情況底數,1個月形成了數十份需求報告。
  然而,旅黨委“一班人”翻閱清單後,心裡卻沉甸甸的:基層上報的問題中,不是反映連隊計算機數量不足,就是營房老化需要翻新等等,直接與戰鬥力相關的問題寥寥無幾。近年來,官兵生活條件已有了很大改善,可為啥上報問題仍然集中在“吃、穿、住、行”上呢?
  軍人生來為打仗,戰士就該上戰場。然而,上了戰場乾什麼、打什麼樣的仗,許多官兵心中並不明確。“這些報告反映出了不少人看不清主業、把不准方向,瞄準戰鬥力的準星上出現了偏差亟待糾偏、校正的問題。”旅長趙雄說。
  “‘靶心’清晰了,眼光才不會模糊。”為引導官兵一心一意謀打仗、一門心思乾主業,旅黨委先後出台系列決策,為戰鬥力建設清道:制定黨委議事“五不議”原則,第一條便是無關戰鬥力建設的不議;不利戰鬥力的工程建設一律不上、經費使用不投向訓練的工程一律從嚴、大項活動衝擊訓練的工程一律不搞;打仗標準成為幹部選拔任用“硬杠杠”,軍事訓練不過關一票否決……
  多管齊下,為全旅校準了打仗這個準星,“一班人”還帶頭回歸戰位,主動走上指揮席位,研究制勝機理、學習戰場謀略、錘煉打仗本領。
  上行帶來下效:機關幹部下基層參訓的多了、坐辦公室發文件的少了,基層官兵鉚在訓練場的多了、逛溫室菜地的少了,曾經的“筆桿子”、“糧草官”,個個成了“練家子”。
  同時,該旅堅持財力用在“刀刃”上,物力投到“節點”上。20年來,在上級投入的基礎上,該旅從事業費、辦公費中“摳”出2000餘萬元,修建作戰指揮大樓,整修5個障礙場、12個器械訓練場,建成戰區首個藍軍模擬陣地、首個心理行為訓練場,建成軍區規模最大、設施最全、功能最多的旅團級單位訓練場。
  彈葯年年打超,追加上百萬發,實戰化練兵形成常態
  8月14日,成都軍區某山步旅的一場實彈射擊考核在雨中進行。
  槍響,靶落。該旅官兵冒雨打出一串精彩數據:100米精度實彈射擊合格率為100%,優秀率超過75%。其中,步兵4連戰士陳洪飛打出了5發子彈50環的滿分成績。今年以來,僅步兵4連就先後有35人次在95式自動步槍精度射擊考核中,打出50環的好成績。
  射擊訓練,只是該旅牢固“打仗硬碰硬、練兵實打實”觀念的一個側面。
  縱覽全旅各個時期的訓練周表可以看出,應用射擊、考核射擊、對抗射擊等實彈化訓練貫穿全年。
  20年來,該旅歷屆黨委班子始終把“打仗”二字烙在腦海裡,深知要想提升打勝仗能力,必須抓好實戰化練兵。翻開該旅近幾年的訓練記錄,一個規律躍然紙上:部隊戰鬥力建設總是和各種各樣的演習相互交織、並行推進。戰鬥力形成越是進入攻堅期,各類演習越是緊鑼密鼓。
  去年冬,上級組織年度實彈射擊考核,該旅要求所屬炮兵團使用剛剛配發的某新型火炮參加考核。團里推說“新裝備尚未完全形成戰鬥力”,可旅黨委態度堅決:“成績不好不批評,但不用不行!”
  今年5月,該旅“營連戰術攻防戰鬥”剛搞出點模樣,旅黨委就將各指揮要素、各兵種專業拉上了演練場。從指揮所演練,到按流程演練,再到晝夜連續推演,難度越來越大,情況越設越複雜,問題也越來越多,直到“卡”在了幾個重點難點上……
  僅僅今年上半年,該旅就組織大大小小演習11場,涉及通信指揮、戰法研究、裝備訓練等方方面面。這麼打法、練法,彈葯年年超標,19年來該旅已經累計加領子彈上百萬發。
  戰鬥力並非炫耀攀比的指標。旅黨委“一班人”抓戰鬥力建設形成共識:部隊能不能打仗,不能僅僅由戰鬥力高低說了算,還得在戰場上見真章。不論部隊戰備訓練時間再緊、任務再重,他們仍然多次組織部隊開展各種實戰化演習。
  不久前,為檢驗部隊“後勤融合式保障”能力,該旅沿峽谷江畔佈陣,組織上千官兵開展實兵實裝演練,拉起了一張橫跨上百公里的後勤保障網絡。誰知演習剛一開始,就暴露出保障單元與作戰單元脫節等問題,指揮部邊演練邊解決問題,堅持完成了機動保障、臨戰補給、野戰搶修等30多個課目的演練。
  以考促訓育打仗型人才,錘煉全天候全地形作戰能力
  夜黑如墨,風雨交加。一群神秘的“趕路人”,悄然奔波在蜿蜒濕滑的山路上,他們閉燈駕駛,啟用“靜音”模式,冒雨摸黑前進。
  如此驚心動魄的場景,是該旅日常進行的夜間考核。訓練部門分解細化不同兵種、專業的高新難險課目,將寒夜復訓、近身爆破等高危內容納入訓練周表,讓科技含量重、難度強度高、安全風險大的訓練成為“家常便飯”。
  該旅黨委有一個清醒認識:練為戰,就是要眼睛盯著“戰場”,腳步踏上“陣地”。要想能打勝仗、不辱使命,就要吃透地形,上山成“雪豹”、入林變“猛虎”。
  該旅組織駐訓演習,總是分批出擊,轉戰多地,目標只有一個:錘煉全天候全地形作戰能力。今年駐訓,該旅不僅將兵力打亂部署,而且“南征北戰”——過去出征,部隊總沿北線縱兵。而今,駐地升級交通幹線,剛剛竣工的南線公路成了他們走向未來戰場的新通道。他們兵分兩路分別進駐海拔高差上千米的多個陌生區域,先開展耐嚴寒、抗缺氧、抗疲勞等適應訓練,再組織山地進攻、要點防禦、夜間奪控等對抗演練,晝夜銜接,以考促訓。
  “練兵要學‘蜜蜂釀蜜’——倘若叮在一處,所得非常有限。”旅長趙雄常說,駐訓演習機會難得,出動一次務求多重收穫。
  本著這樣的理念,該旅堅持打仗型人才“打”出來的育人理念,讓官兵在重大任務“主戰場”中錘煉,“打”出了人才隊伍新方陣。
  去年3月,藏族幹部次仁平措參加全軍訓練尖子比武,為了在比武中取得好成績,次仁平措提前結束婚假歸隊,瘋狂訓練——武裝越野,別人跑10公里,他跑20公里;負重攀登,他偷偷在背囊里塞石塊……
  選拔結束,並不魁梧的次仁平措體重降了15公斤。比武時,他不慎摔倒,左手重度骨折、喪失60%的功能。但他血戰到底,與戰友一起奪得全軍夜間特種射擊第3名。
  國防生高永東,2012年參加尼泊爾叢林作戰訓練,在7個國家37人的考核中取得4個第一名,2013年參加全軍偵察兵比武獲夜間特種射擊第三名,5年時間由排長提拔為旅教導隊副隊長。
  19年來,該旅先後有8人在軍事訓練、執行任務中犧牲,409人負傷評殘,用血肉之軀鑄就打贏利劍。這支抗日戰爭中敢於拼刺刀、朝鮮戰場上打過白刃仗的鐵血勁旅,槍口常熱、炮聲常鳴,成為鋒芒盡展、逢敵制勝的“高原利刃”。
  (原標題:破解一支鐵血勁旅的強軍密碼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z39izyhq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